【企业所得税核定定率征收,要用哪个公式计算要交多少所得税?】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中,核定定率征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,尤其适用于一些账簿不健全、难以准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。在这种情况下,税务机关会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、行业特点等因素,核定一个利润率或应税所得率,然后按照该比例计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。
一、核定定率征收的基本概念
核定定率征收是指税务机关对部分纳税人,因财务制度不健全或无法准确提供纳税资料,采用核定利润率或应税所得率的方式,确定其应纳税所得额,并据此计算应缴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。
二、适用对象
通常适用于以下类型的企业:
- 小型微利企业
- 个体工商户
- 账簿不健全、无法准确核算收入和成本的企业
- 行业性较强、利润率相对固定的行业(如餐饮、零售等)
三、计算公式
企业所得税核定定率征收的计算公式如下:
$$
\text{应纳税所得额} = \text{营业收入} \times \text{核定利润率}
$$
$$
\text{应纳企业所得税} = \text{应纳税所得额} \times \text{企业所得税税率}
$$
其中,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为25%(小规模纳税人可能有优惠)。
四、举例说明
假设某企业营业收入为100万元,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为10%,则:
- 应纳税所得额 = 100万元 × 10% = 10万元
- 应纳企业所得税 = 10万元 × 25% = 2.5万元
五、常用核定利润率参考表(部分地区可能不同)
行业类别 | 核定利润率(%) |
零售业 | 3~5 |
餐饮业 | 5~8 |
建筑业 | 5~10 |
制造业 | 6~12 |
服务业 | 8~15 |
个体工商户 | 5~10 |
> 注:以上数据为常见参考范围,具体以当地税务局核定为准。
六、总结
企业在采用核定定率征收方式时,应首先确认自身的行业属性及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。通过简单的乘法运算即可得出应纳税所得额,并最终计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。
步骤 | 内容 |
1 | 确认营业收入 |
2 | 查找或确认核定利润率 |
3 |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|
4 | 乘以适用税率,得出应纳所得税 |
企业应关注当地税务政策的变化,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,确保税款计算的准确性与合规性。